一个开枪一个动炮,10月24日,朝韩互开火示警,美韩合作热络是诱因|军演|美军|韩美_网易订阅
近来,朝鲜半岛局势也是颇为紧张,一边是美韩不断进行联合军演,且在军事方面合作热络,一边是朝鲜不断进行导弹试射展现军力。而10月24日,朝韩双方一度近距离动用了枪炮。资料图韩国联合参谋本部24日表示,一艘朝鲜商船在24日凌晨3时42分左右,越过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白翎岛北西方向约27公里处的北方界线(NLL),韩国军方认为商船越界已属于“侵犯”行为,随即广播示警,并开枪驱离。而随后,朝鲜军方指控韩国战舰越界,并且发射10枚火炮警告驱离。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布声明,指控一艘韩国海军护卫舰在3时50分左右,以打击不明船只为借口,侵犯朝鲜控制的海上军事分界线2.5至5公里,朝鲜军方随后于5时15分发射10枚炮弹警告,并且严正警告韩国近期在地面发起的“炮击挑衅、扩音器挑衅,以及侵犯海域挑衅”。朝军总参谋部还表示,已下令西部战线海岸防御部队保持高度监视及戒备态势。韩国军方证实侦测到朝鲜发射10枚火炮,指控朝鲜的挑衅已经违反《九一九军事协议》,并且危害朝鲜半岛及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韩联社称,朝鲜船只经常向南侵犯北方界线,长久以来平壤持续要求北方界线向南移。韩国军方则认为,朝鲜一连串试射弹道导弹、战机在军事分界线附近飞行、在海上缓冲区炮击,除了故意挑衅外,也是为了试探韩国军方的戒备状态。资料图10月24日的事件,只是近来双方加紧军事对抗的一个缩影。10月18日,美韩在军事分界线沿线地区发射了数十枚多管火箭炮。作为回应,10月18日深夜,朝鲜向西岸外海发射约100发炮弹,向东岸外海发射约150发炮弹进行威胁性、警告性的火力打击,炮弹落在北方界线(NLL)以北的缓冲区,未落入韩国领海。朝鲜称,这是继10月13日至14日之后,美韩再次发起挑衅,而射炮是为了对其进行警告。朝军还称,由于美韩在前线地区一再进行军事挑衅,半岛局势日益恶化,呼吁美韩停止军演中进行的挑衅行为。最近,美韩针对朝鲜实施“护国22”军演。韩国军方10月19日表示,朝鲜接连不断地挑衅严重危害朝鲜半岛乃至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韩国对此予以严正警告,并强烈敦促朝鲜立即停止挑衅。资料图而在10月14日,双方也是打了个对抗回合。10月13日深夜至14日清晨,朝鲜调集约10架战机在战术行动线以南进行飞行演练,然后发射了一枚弹道导弹。而韩国军方出动F-35A等战机进行警告。驻韩美军司令兼联合军司令拉卡梅拉14日表示,美军将保持坚定的战备态势,为朝鲜的进一步挑衅做准备,同时在韩美密切合作下密切关注和监测相关动向。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金升谦称,对朝鲜的军事动作,美韩联合防御态势将进一步加强。资料图朝鲜今年已发射弹道导弹24次,巡航导弹3次。10月20日,韩美日三国参谋长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朝鲜核导威胁的应对方案。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称,美方为韩日提供协防的立场坚定不移。三方还一致强调,为确保韩半岛乃至地区安全,韩美日加强双边、多边安全合作与协调十分重要。米利还称,韩美、美日同盟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建立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必不可少。10月24日,韩国首次参加了美国网络司令部主办的“网络旗帜”多国联演。“网络旗帜”联演是美国网络司令部于2011年起每年举办的多国联演,旨在与盟国、友邦国加强网络安全态势和合作关系。(井上蛙)延伸阅读专家:半岛现令人担忧变化 韩国开始讨论”以核制核”当乌克兰战况吸引全球目光时,朝鲜半岛局势也在牵动各方神经。周一,韩国启动为期两周的“护国军演”。这是近期以来半岛周边系列军演的最新回目,但远非压轴剧目。本月晚些时候,韩美还将举行联合空中演习。对于韩美日之间的双多边演习,朝鲜已作出强烈回应。最新及后续军演被认为可能引发朝鲜采取更强硬的动作。“紧张气氛正在燃烧。”有评论这样称。外界担心,这轮持续的“肌肉”较量将把半岛带向何方?施压与反弹据韩国媒体报道,周一开始的“护国军演”始于1996年,是韩国军队每年下半年举行的野外机动演习,旨在巩固军事戒备态势和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执行能力。2021年10月31日,在庆尚北道浦项市北区举行的“护国军演”中,韩国海军陆战队装甲车正在进行训练。(图源:韩联社)在韩国看来,朝鲜近期发起“多点同步挑衅”,发动炮击、出动战机等违反《9·19军事协议》。为此,今年演习模拟朝方发动核攻击,实施昼夜机动训练,谋求提升自身应对平壤军事威胁的能力。据悉,驻韩美军也将参加部分演练,以提高与韩军的互操作性。一段时间以来,以朝鲜频繁射弹为由,韩美日正在把东北亚变成练兵场,不是正在军演,就是在准备军演的路上。韩方“护国军演”只是近期军演“链条”上的最新一环。同时,一系列军演在双、多边之间不断切换、穿插进行。韩美之间,8月底时隔5年重启“乙支自由之盾”大型联合军演;9月底在半岛东部海域进行联合军演;本月7日至8日又在半岛东部海域举行海上联合机动演习。据韩联社报道,本月底,韩美还将实施大规模联合空中演习。韩美日之间,6月份,三国空中力量在阿拉斯加举行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的首次联合演习;8月初在夏威夷周边举行“太平洋龙-22”军演;9月底10月初相继举行联合反潜、反导演习。其中,反潜演习系5年来首次举行。除了军演,本月以来,美韩日对朝轮番发起制裁。韩国更是5年来首次对朝实施单边制裁。日本18日也宣布将冻结朝方5个关联导弹开发机构的资产。施压有多狠,反弹就有多猛。今年以来,朝鲜明显加快导弹发射频率,已至少进行40多次发射。从9月底至今更是密集试射导弹。最近一次是在上周五。韩方称,朝鲜向东部海域发射1枚短程弹道导弹,并实施炮击,共发射170多发炮弹。同时,韩方还称朝鲜出动10余架战机抵近朝韩分界线,系2017年以来首次。韩军也紧急出动F-35A战机等进行反制。资料图在朝鲜方面看来,相关行动是针对韩美军演、韩国军方“挑衅行动”的强有力反制。分析人士指出,双方本轮较量的规模、密度、强度称得上2017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朝鲜半岛问题专家孙兴杰指出,朝鲜试射与美韩军演较劲、朝韩展开导弹军备“竞赛”、两国战机对峙,说明朝韩之间的军事竞争面越来越大。一方面,这是美韩两国政府换届后改变对朝政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此前的“朝核外交”既未触及实质问题,也未转化为实质性成果。而仅仅依靠首脑外交,缺乏职业外交官的技术性谈判,无法取得长远效果。无论是朝美新加坡峰会所签署的联合声明,还是朝韩《9月平壤共同宣言》及《9·19军事协议》,只能维持短暂的缓和局面。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周边战略研究室主任王俊生表示,从韩美角度看,连环军演、出动航母等动作反映其持续推进对朝“延伸威慑”。从朝方角度看,“硬碰硬”既是朝鲜一贯风格,也体现了平壤的不安全感增大。韩国总统尹锡悦竞选时曾放言“先发制人”、首尔加速向美靠拢、俄乌冲突爆发、大国竞争加剧等事态变化都让朝鲜感到保障自身安全不能放弃核导,也有必要对美韩加强威慑。核阴影笼罩分析人士认为,与过去半岛“军演-试射”的循环往复相比,本轮交锋还呈现一些新特点。简言之,笼罩在浓重的核阴影下。从背景时机来看,韩国最新军演除了回应朝方射弹、炮击,也是在潜在核试验的背景下进行的。韩美日预测,朝鲜可能即将实施5年来首次核试验,即第7次核试验。王俊生表示,朝鲜会否进行核试验将取决于自身的技术需求、安全需要以及周边大国的反应。分析人士还指出,韩美日或许掌握一定情报,但是某种意义上,大肆渲染核试验也是为频繁军演、提升韩日军事能力制造借口。军事评论员王强表示,以韩国为例,炒作来自朝鲜的现实战略威胁,可作为军事改革、军事战略调整、完善反导技术以及关键时刻发起“先发制人”打击的充分理由。从武器装备来看,王强观察到,双方此次都引入战略层面的武器和装备。韩美日方面,美国“里根”号核动力航母时隔5年首次参加半岛军演。美国F-35B战机将参加本月底韩美空中联演。美国“里根”号核动力航母朝鲜方面,连续试射具有战略意义的武器,包括中程、巡航导弹,有别于过去仅限于技术性试验。王俊生补充道,从朝方角度看,发射导弹的规格、参数、方式都与过去不同。而且,不仅发射导弹,还配合炮击、训练运用战术核武器等。孙兴杰认为,双方军演与试射是相互对应的一体两面,折射出朝鲜核导能力与美韩常规军事力量之间正在重新校准平衡状态。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变化是,过去,美韩是以常规军事力量制衡朝鲜核力量的发展,现在韩国开始讨论“以核制核”,有意重新部署美国战术核武器。美国曾在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在朝鲜半岛部署过战术核武器,以应对朝鲜的军事威胁,但在90年代初撤回部署。“半岛的核威慑体系主要由美国和朝鲜达成平衡,一旦美国战术核武器重返韩国,就会打破原本脆弱的核威慑平衡,局势会变得危险,虽然未必是擦枪走火,但可能出现意外突发事件。”孙兴杰说。不过,王强认为,对于在韩国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美国会格外谨慎。由于半岛仍处于战时状态,一旦引入战术核武器,将意味着对周边大国发起挑战,进而激化局势。新的引爆点?军演与试射、核阴影笼罩……外界不由担心,2017年朝核危机会否重演?王俊生认为,从目前来看,局势可能朝着负面方向发展。一则朝鲜与美韩之间互相加压,双方都不会先眨眼。二则,由于大国竞争加剧,眼下很难通过大国合作为半岛局势托底。不过,紧张局势不至于演变为类似俄乌之间的冲突。各方无意引发战争,朝鲜核问题也不是拜登政府的优先事项。同时,对话渠道也未关闭。美国国务院虽谴责朝鲜试射导弹,但表示仍继续寻求与朝鲜对话。韩国虽然指责朝鲜违反《9·19军事协议》,但是双方并未公开废除协议。孙兴杰指出,总体来看,由于受到俄乌冲突、大国关系变化等影响,比起2017年,现在的半岛局势更加复杂危险,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排除成为俄乌冲突后的又一个引爆点。危险趋势可以从一些迹象上捕捉到。首先,核威胁浮现。韩国出现“以核制核”声音、民调一度显示百分之七八十的韩国人要求发展核武器,如果朝鲜核导意志再升级,更会给予日本足够的理由加强安全动员。其次,某种程度上,冷战色彩正在东北亚复归,包括核武器阴影、阵营化趋势等冷战要素正在显现。面对美日韩三国,朝鲜虽然不足以形成阵营,但是俄乌冲突正引发连锁反应,包括改变朝俄关系,由此也将促使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提高危机意识,对潜在风险应有充分估计,以便提前进行危机管控。”孙兴杰说,具体路径可包括,守住核问题的底线,不触碰二战结束以来大国政治的核禁忌;推动大国合作;未来在朝鲜半岛重建战略威慑的平衡体系。在王俊生看来,半岛紧张局势之所以加剧,美韩要负主要责任。由于美国高压威慑,美日韩多次联合军演,而且还出动航母和一些战略武器参演,给朝鲜带来威胁和压力。历史反复证明,对朝示强、施压模式行之无效,反而激发朝鲜以“以强硬对强硬”,解决朝鲜半岛争端还是要回到对话轨道。
标签: 标签12
专家:无人机群将更频密用于未来战场-导弹-飞机-飞行_网易订阅
专家:无人机群将更频密用于未来战场|导弹|飞机|飞行_网易订阅
参考消息网10月22日报道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10月20日刊登题为《在乌克兰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预示着“战争的未来”》的文章,作者为桑贾娜·瓦尔盖斯。文章认为,俄乌冲突中无人机集群的使用正指向战争的未来。全文摘编如下:17日早晨接近7点的时候,基辅的人们听到头顶传来一阵刺耳的声音,然后搞清了它的来源——一群飞入这座城市的自杀式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双方一直都广泛使用无人机,但这次是俄罗斯首次通过无人机群发动打击。在当地人等着看无人机会飞去哪里时,气氛高度紧张。当每一架仍在空中飞行的无人机发现目标并向其俯冲时,这些飞机的低鸣声、枪炮声和尖叫声便不绝于耳。这种飞机被称为自杀式无人机,因为它们只发动一次攻击,不会返航。乌克兰官员说,在该国领空使用的主要是伊朗制造的“目击者-136”型无人机。但俄罗斯否认自己使用了伊朗无人机。重在以量取胜这些无人机远非高端技术。最小型号的造价可能只要2万美元上下,而传统无人机的造价通常至少是这个数字的10倍。它们还携带了35至40公斤重的炸药,比大多数无人机携带的炸药量要小得多。但这些无人机重在以量取胜。它们成群结队地出现,飞行高度低到足以躲避雷达防御系统。美国战争研究所研究员凯瑟琳·劳勒说:“它们相对较小,而且是一次性的。它们撞上某物然后爆炸。”她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并不是你在其他冲突中看到的那种无人机,比如美国‘捕食者’无人机,那些无人机的价格要高得多,也复杂得多。这些无人机实际上是导弹——它们在原地逡巡,寻找目标。”它们的低价格意味着这些无人机可以大量部署,它们在发动攻击前悬停在空中,因此会对观望它们袭击的平民产生心理影响。乌克兰官员估计,他们在过去一周内击落了数十架这种无人机,自它们首次使用以来击落了近100架。但即使被击落,它们也会在空中爆炸,并能喷射出可能致命的碎片。那些命中目标的无人机会在撞击的瞬间爆炸。分析人士说,俄方无人机群的攻击似乎是为了报复乌克兰最近发动的袭击——比如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似乎也是为了打击乌克兰民众和军人的士气。参与高级战事但这一战略也有可能预示着世界范围的一种更宏观趋势。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技术与欧洲电力计划的高级政策研究员乌尔丽克·弗兰克说:“这些无人机令俄罗斯能够把远离前线、远离主要作战空间的乌克兰人作为目标。”与现代战争的许多趋势一样,这些技术似乎在长达10年的叙利亚战争期间得到了检验。可能性不大的国家也在成为国际上的无人机大国,比如土耳其,它最近向索马里、尼日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它们被传统的军备市场拒之门外——出售无人机。乌克兰军队自己也使用了土耳其制造的“旗手”无人机和美国提供的“弹簧刀”无人机。由于许多国家无法购买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青睐的高成本无人机,这些体型较小、价格较低的无人机很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部署。有迹象表明,乌克兰军队也在适应这些无人机蜂群构成的新挑战。一家乌克兰初创企业与军方合作,开发了一款名为“ePPO观察者”的智能手机APP,平民也可以为乌克兰军队提供瞄准数据。软件说明称:“镇定地打开这个APP,然后把你的智能手机指向你看见或听见有飞行器来袭的方向,然后按下红色按钮就行。”乔治·梅森大学政策与政府学院政策研究员扎卡里·卡伦博恩说:“专家之间围绕无人机是否会被用于更先进的战事展开了大量争论。(乌克兰的)这些例子证明,即使是更先进的军事强国也会广泛地使用无人机。”飞越基辅上空的自杀式无人机(法新社)他说:“我们看到了使用大量无人机的军事价值。因此,一个合乎逻辑的反应将是:‘我们如何做到更有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与其他通信手段结合起来,使之更灵活机动和更精确?’这项技术的发展方向无疑在指向战争的未来。”